□ 董江爱柴正元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基层治理,积极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因此,探索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维度看,数字化工具的开发应用能够替代重复性人力劳动,释放一线工作者精力,使其着重于复杂矛盾化解与精准服务供给工作的创新;从理论维度看,这一探索有助于丰富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因地制宜设计技术赋能路径,使数字工具能够真正服务于基层治理需要。
构建人机协同决策机制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可行路径之一是构建人机协同决策机制,以深度融合基层经验与数据智能,实现治理决策的科学化与高效化。人机协同决策机制的构建需建立标准化治理数据库,全面归集人口信息、设施运行、事件处置等数据,形成覆盖社区单元的治理图谱。同时,设立人机双向校验流程,所有算法建议必须经网格员实地核查确认,人工处置方案需通过合规性校验,确保决策既符合现实情境又严守政策底线,从而提高基层治理的实效。该机制的高效运行需要将人工修正意见转化为算法训练样本,实现模型持续迭代升级。
在组织保障层面,重点训练基层工作者掌握数据解读、模型调校与协同决策能力,定期公示决策逻辑并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人机协作的深度磨合,最终形成数据驱动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治理新范式,从而显著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化解治理中的难题。
优化区块链赋能的共治共享体系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重点优化区块链赋能的共治共享体系,优化的第一步是升级技术架构,开发链上事务协作平台,支持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及社区组织通过数字签名实时见证决议形成过程,从技术层面消除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相互猜疑。同时,应当为居民生成个人数据资产账户,授权其自主管理健康档案、志愿服务等隐私信息并在参与公共决策时按贡献度分配链上积分,以此来激励群众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
此外,还应当组建由法律顾问、居民代表、技术专家构成的合议小组,对链上存证的纠纷调解协议、公共资金流向等关键事项开展季度核验,此举能促进技术与治理的协调配合,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共治共享理念转化为可操作、可持续的数字化实践。
创建数字孪生支撑的风险预防系统
数字孪生支撑的风险预防系统通过对物理空间的动态数字化复现实现风险早识别、早干预。创建过程中,先要在社区楼宇、地下管网、公共设施等关键节点部署物联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消防隐患、结构安全、环境质量等数据,而后在虚拟空间构建可计算、可推演的“治理镜像”,从而生成多维度风险热力图并推送分级预警信号,推动基层治理风险防控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移。
创建数字孪生支撑的风险预防系统,还要针对火灾、疫情、群体事件等典型场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响应策略的处置效果,据此优化物资调度路线与人员疏散方案;同步开展基层队伍数字素养培训,重点培养网格员掌握孪生模型解读、虚拟推演干预等技能,使技术工具真正转化为风险防控能力。
此外,该系统要进行配套实施基层风险治理流程再造,制定数字孪生风险处置规程,明确预警响应时限与部门协同责任,从而实现风险治理的敏捷化、智能化和协同化。
建立诉求政策智能关联系统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重点建立诉求政策智能关联系统,该系统能够精准识别民众需求以及治理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整合12345热线、网格巡查、社区议事会等线上线下(300959)渠道,收集多源数据,从而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政策条款与诉求标签的智能映射关系。当新增诉求进入系统时自动关联适配政策条款,为网格员生成“政策工具箱”推送待办事项指引,为职能部门提供政策盲点分析报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人工检索政策的低效模式,使分散的民意诉求转化为精准的政策调整信号。而要实现诉求政策智能关联系统的长效运行,助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以及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工作人员处置诉求时记录政策适用情况,对系统推送的盲点报告进行研判,分析其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
此外,还应当构建政策供给预警体系,当特定区域养老津贴申领、小微企业扶持等关联失败率持续提高时,系统将会自动触发政策修订建议生成流程,主动回应和解决公众关切,最终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可行路径包含以下四种,即构建人机协同决策机制、优化区块链赋能的共治共享体系、创建数字孪生支撑的风险预防系统以及建立诉求政策智能关联系统,这些路径共同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决策、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促进转型进程的加快。未来,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进一步深化技术适配性,针对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开发适配的技术解决方案,确保技术红利公平惠及所有治理主体与居民群体。
【董江爱系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柴正元系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壹配资网门户。本文系2025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多主体协同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作用机制研究”(QSNFZ25012)成果】
灵菲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